農村電商金融市場模式形勢深度解析
移動云商城最新消息,近些年來,互聯網風口紅利逐漸消退,純線上的創業空間狹小而尷尬,于是很多人瞄準了互聯網基因還不夠深入的廣袤農村。但由于國內農業專業化程度不高,地域分散,“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Copy to China又并不完全適用,這注定了農村市場創業將會是一條漫長的路途。移動云商城接下來就農村電商金融市場模式形勢深度解析。
然而,就是有這么一些人,他們偏要在這七億多的人口規模里開疆辟土,尋找更細分的場景切入,而從根源推動農村發展,金融似乎是不二選擇。中國古時候流行重農抑商的意識形態和政策,因為糧食是摸得到的,金融產業這種倒騰別人成果的模式,憑什么鐘鳴鼎食?于是重農抑商政策延續了上千年,但結果可想而知,沒有商業金融,資源分配效率低下,社會就難以發展向前。
網上商城網站了解到,如今時代不一樣了,消費產業成為了拉動中國GDP的龍頭,從今年經濟定調發展來看,未來中國的經濟支撐一定是實體產業,而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也順勢成為了未來發展趨勢。2017年年末,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通過減免稅收,鼓勵金融機構向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農戶發放小額貸款。政策利好恰好顯示實體經濟中仍舊最缺乏金融產品支持的小微客群,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人通往了農村金融的拓荒路。
目前我國農村金融創業市場上,出現了一種典型的囚徒困境現象,即絕大多數的商業模式不可避免的淪為了雞肋。
加盟模式能夠割據一隅,卻隱藏崩盤危險
近期,翼龍貸加盟商"跑路"事件頻發,一位翼龍貸在石家莊的加盟商利用經手該公司小額貸款業務的職務便利,將貸款人償還給公司的錢款截留并侵吞。與此同時,翼龍貸累計墊付達1055萬元的逾期也被曝光,因為"卷款"加盟商推薦的借款項目到期后,大部分都出現了逾期。
加盟模式不好嗎?翼龍貸以加盟的方式實現了快速擴張,在6年中加盟商網絡觸及1萬多個鄉鎮,成為農村金融中排名第一的P2P平臺。但如今,它做著做著還是變味了。一方面,不可否認的是加盟模式是最具有現實可操作性的經營方式之一,但在經營的過程中,許多平臺經常會被當地黑社會與放高利貸的人盯上,這些人成為加盟商之后大量放貸,再內外勾結將放出的貸款瓜分,前期或許他們會幫助借款用戶按時還款,使風險延后,但等到油水撈夠了它們便讓壞賬集中爆發,平臺則淪為了炮灰。
這還是在加盟商繳納一定比例保證金給投資人的情況下發生的,顯然農村金融并不是一場零和博弈,但所有人的錢都在一張賭桌上,越在最底層,欲望則越強烈,因此加盟商的行為往往容易影響到空降的風控人員,甚至串通一氣進行違規操作,代理的注意力也會放在下級代理而不是用戶本身上,以至于近兩年,一些特別依賴加盟模式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紛紛遭遇危機,數百家門店集體崩盤。
而對于投身其中的投資者來說,在看到急劇擴張的平臺規模時,也應當想到在風險不可控的情況下,是否能夠及時脫身,畢竟近日已經有人爆料翼龍貸的轉讓債權標的在500個以上,加紅包虧本也無法實現債權轉讓的消息了。
電商金融模式風風火火,卻成本太高
對于一些小平臺來說,它們缺乏資金和大數據風控等手段等數據,難免會不可避免的陷入風險失控的漩渦。但對于阿里京東等巨頭系力量,它們利用電商平臺結合農村金融,從農產品的種植、采購和銷售的鏈條中形成系統化的流程,做全面的征信和風控,是最可能成為這片藍海中的獨角獸。
然而,目前巨頭們的模式卻也顯露出不少弊端。首先對于螞蟻金服來說,其是依托于淘寶服務站、依托村淘來做農村金融的,但目前電商在農村又面臨水土不服的境遇,同時螞蟻金服的農村金融主要客戶還是種植養殖戶,小型養殖戶采用3分鐘申請1分鐘到賬的0人工干預授信,中型種養殖戶會通過村淘和農信社等內外部合伙人采取“線上+線下熟人信貸模式”,而對于種植養殖大戶,目前卻只能圍繞核心農企進行授信,要一旦農戶沒有進入核心企業體系,則數據盲區問題仍無法破解。況且有數據顯示,種養殖經營及商戶經營這些剛性資金需求平均每個鄉鎮2000戶左右,而且是借貸需求并非隨時都有(通常一年1-2次需求),攤薄下來,用戶在某一個時間節點需求集中度很低,因此用地推方式獲取成本太高。
京東金融較之螞蟻金服又有不同,其提供的服務包括理財、信用貸款、眾籌三個類型。農民理財,即便是京東風控難點一直沒能有效破解,即便其花血本招募27萬名鄉村推廣員,覆蓋到近30萬個行政村,農民沒有信用體系的積累或是標準化抵押品,這個本質仍舊沒被改變。再看眾籌,以預售性眾籌為例,農民在平臺融資所得收益是農產品,農民能借到錢,又促進了農業資源流通,模式還是非常好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預售眾籌,畢竟對投資人來說,最終還是期望現金收益。
據悉京東金融正在摸索如何通過與畜牧養殖領域專業數據機構的合作將這種風險控制前置,若能夠成功,其投資前景較為客觀。不過綜合來看,巨頭系的力量雖然龐大,對于那些年代久遠的弊病,仍難以為之。
直營模式備受青睞,卻擴張艱難
目前農村金融有很多轉型做自營的平臺,它們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被大眾所熟知的沐金農則是典型代表。初期沐金農走的是加盟模式,其共有31家加盟商,累計放款量約為1.3億元。但后來由于家庭為主的農村風氣對于要擴大規模的沐金農來說會導致了生產型金融與消費型金融賬戶混雜、難以區分的境況,其便開始轉型,但轉型后的直營模式卻加重了該平臺的資產成本。
不可否認自營模式能夠讓風險變得可控和標準化,但對平臺自身的培訓運營成本有較高的要求,同時做直營需在早期投入大量基礎設施的建設,對資金和擴張速度都有很大的挑戰。平臺或許能以多元化建設渠道來達到資產開發及風控的目的,但現在三四線縣域以下地區的資產爭奪也很嚴重,建了直營中心后放貸規模做不上去,又倒閉了一批平臺。
現在還有做社區自營的,目前做的比較好的有成立不到三年的短融網母公司久億科技成立山水普惠,其仍然是服務從事種養殖業的農戶,但不同的是該平臺客戶多是以農牧業為主的欠發達地區、中西部發達地區以及中東部欠發達地區,雖說這些地區發展前景好,借貸需求度高,但根據其創始人所說“每一單借款人,單是調查項就有120多個,再結合輔助性數據,從而作出最終判斷”的數據采集模式難免較慢,模式上上也少了些許新意,但其整體方向是明確的,其通過線下數據收集、線上風控模型相結合的方式是實現農村金融可復制可持續的前提。
總而言之,由于農村具有極強的地域性和分散度,試圖通過城市力量輸血是算不清這筆帳的。所有人都需要思考兩個問題,如何低成本觸及到這些空間上極度分散的用戶以及如何在地域性極強的市場規?;瘮U張?農村金融路布滿了荊棘,但那些開路者卻仍在前行。當然筆者也總結了擁有較好的投資前景的模式及平臺。
一、通吃身份性社會的運作模式
風控做不好,有監管不完善、灰色地帶多及成本等外在影響因素,但這絕不是獨角獸不出現的根源,這些東西都是可以一步步去完善的,其實真正影響農村金融需求端的,是社會結構問題。
要知道,金融服務三農最核心、最大的問題是“金融機構與農戶信息不對稱”問題,金融機構是典型的商業社會產物,但農村屬于身份性社會,即便這些年互聯網給農村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在供給側方面提升了農業資產配置效率,但是農村總族系的基本面仍是存在的。因此一旦出現壞賬,農民本身沒有房產、土地抵質押權,外來催收戶又不能走抵質押,土地是集體土地,農民只是通過家庭聯產承包獲得使用權,又難以執行。這兩種矛盾其實透露出了無法兼容的社會基礎制度注定了其上層建筑無法一統的事實。因此今后誰能創新出通吃商業社會和農村宗族社會的運作模式,誰就贏得了先機。
二、互贏共生的運作模式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村金融的主力軍,還是分布在全國的近8萬家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網點。巨頭系雖也是一股龐大的力量,但真是有大把機會深入了解農民的,還是當地傳統銀行,巨頭們派遣的下鄉數豬量地人員有較大的不可控性,因此能夠和這些分支互贏共生的,才是真正值得投資的。
目前宜信做的宜農貸+宜信谷雨計劃+宜信融資租賃可能是最符合今后發展趨勢的。一方面宜信農商貸信貸產品——借貸全品類——非借貸類金融產品(保險、理財等)——小微農戶能力建設(關于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增值服務)戰略較為符合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產業化的趨勢,另一方面宜信主做農民合作社生產信貸,通過云農場記錄數據,農機租賃嵌入農民合作社生產環節,又能為農村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當然在風控當面還需要時間去驗證,不過宜信的戰略方向還是比較明朗的。
據預測,農村金融未來可能有兩到三家主導性的企業大概占50%的份額,剩下的是區域性的企業或者是特殊性的企業大概占到50%的份額。真正能夠存活下來的玩家,不會超過30家。未來還是誰能真正能夠解決根本問題的,才會成為占據大頭。
本文經授權 由移動云商城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zz988.cn/yunying/show_429.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