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公司熱衷O2O商城系統開快閃店為什么?
快閃店簡單來說就是“限時供應”,在特定的區域,通過全新的裝修和布置,舉辦限時的主題活動,就像街頭的快閃藝術一樣,比如像阿迪達斯,LV,香奈兒等零售品牌就非常熱衷于快閃這種形式,位于北京東五環的朝陽大悅城,幾乎每個周末都有不同形式的快閃店上線。
作為親臨現場的媒體&用戶來說,最直觀的感受是,整個診所布置的極為用心和巧妙,比如進門中間是一個輸液室,掛著一個個鹽水袋和輸液管,但其實是充電寶和數據線,沒電的觀眾可以坐在這充電,但遠遠看去卻感覺像是在輸液。此外,每個“診室”都有一個特定的主題,比如電影,美食,氣味等等。
一些細節的地方也做的非常好,比如隔一段時間播報的診所廣播臺詞也設計的非常有意思:“「又沒有衣服穿了癥」正在流行,請大家到外科就診”,“「59分吃貨癥」正在流行,請大家到口腔科就診,主治醫師將為大家提供急救餐飲包。”
一個細節是,知乎對于這次三里屯的快閃店并沒有大規模宣傳,有一部分用戶是通過知乎專欄文章、微博等渠道發布的“預告”后,主動過來的;也有一大部分是此前對知乎并不了解,只是路過三里屯,但被吸引的。
總之,以效果和市場的反饋來評估,這個為其5天的‘不知道診所“應該是超出預期的。
事實上,這并不是知乎第一次做快閃店。
在9月開學季,知乎在高校云集的宇宙中心五道口開了家“必勝客知乎主題餐廳”。里面的從裝潢到菜名全部改成了知乎style;9月22日~24日,知乎聯手餓了么在三里屯開了家“知食堂”快閃店。顧名思義,這是一家販賣美食和知識的餐廳。里面的菜也是腦洞大開,可以喝的墨水、芝士就是力量、冷博士知識冰庫、百科全書有點甜……
以知乎為代表的內容快閃店正在崛起,而內容+線下快閃的形式,接下來也會成為整個內容生態行業的主流。
過去的快閃店,一直是服裝零售業在主導
已經很難追溯到底誰將快閃店(Pop-up shop)的文化帶到中國來并發揚光大,總之,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平臺開始將快閃店作為一種新的營銷方式去嘗試,根據RET睿意德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的報告,從2015年開始進入一個快車道,平均每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0%,預計2020年快閃店在中國將超過3000家。
絕大多數的快閃店,還是零售業態的變種,也就是依托原有的商超店鋪,甚至包括集裝箱,路邊臨時搭建的活動區,加上特定的主題和商品,去吸引觀眾瀏覽和購買。
服裝開快閃店的例子,我們可以舉出太多太多了,PHM Saints Peres,Levi’s、Fendi、LV、ModCloth……
之所以服裝業玩的樂此不疲,因為快閃店同時具備三個功能,一是新品的推廣和展示、二是滯銷商品的清倉、三是品牌曝光的同時,吸引了非目標客戶的人群,比如原本這家店的顧客,我們換個互聯網的說法,洗量。
其實我們從商業的角度分析一下就能知道了,首先快閃店短則一周,長則幾個月,租金更接近于短租的形式,成本可控,更何況有些不需要花錢,剩下就是物料和商品,流量因為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所有基本上不愁,但“在一個原本就賣衣服的地方繼續賣衣服”,這個物料搭建成本比起動輒幾百萬的發布會,實在是便宜很多了。
勢頭良好,但其實問題也很多。
比如說,除了像耐克阿迪達斯這種全民通用的品牌,大部分快閃店背后的品牌主是有相對比較精準的用戶群體和階層性的,那么就要考慮到獲客這個因素,如果品牌識別度不夠高或者人流稀少,那么很有可能會出現門可羅雀的尷尬場面;還有,快閃店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銷售,因此從裝潢布置上,不可避免的要考慮到促進銷售的功能,這勢必會削弱用戶體驗。
互聯網公司做快閃店更有優勢,為什么?
不吹不黑,除了知乎之外,還有一大波類似的公司也在嘗試快閃店。比如今年10月份,網易新聞聯合Someet、京A,在北京的胡同里開了一家“拖延棄療小酒館”,酒館開設了“給你借口”假條生產室、“慢三拍”酒館貴賓室等諸多有趣的休閑娛樂區。其酒水單包括:“晚點兒到也沒關系工人淡色啤酒”;“一天48小時該多好土豪金比爾森”等等,據說當天銷量最好的則是“明天再說吧滿月農舍啤酒”。
9月份,鳳凰新聞也做了一個新聞快閃店,這個快閃店里除了新聞資訊之外,還包括風直播、鳳凰號、大魚漫畫、在人間以及識裝等各種欄目,而這個短視頻,也在幾十個城市的戶外屏和樓宇廣告進行投放。
除了知乎之外,QQ音樂也在三里屯開過快閃店,今年6月份,QQ音樂在三里屯上線了一個持續10天(6月30日-7月9日)的QQ音樂不斷電能量站。
還有英雄聯盟的快閃店,第一站設在深圳歡樂海岸狂歡廣場,整個快閃店布置成召喚師峽谷的風格。
為什么互聯網公司這么熱衷于做快閃店呢?除了之前沒有嘗試過之外,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互聯網公司的快閃店沒有銷售壓力,接地氣,更像是品牌曝光和展示,因此體驗更好。
為什么服裝行業做快閃店,因為要么是為下一季的新品做宣傳,要么是想清倉,服裝和互聯網不一樣,庫存壓力很大,賣東西還是首位的,但互聯網公司不一樣。首先,除了一些周邊商品之外,大部分互聯網公司沒有銷售需求,賺錢的方式,也是在活動中植入一些品牌合作方,從B端賺錢,因此從用戶體驗上來說,能夠更純粹,更直接。
尤其是像知乎、網易新聞這樣本身擁有良好口碑和形象的IP,在線下更容易獲得用戶的青睞,因此能迅速的積攢人氣和流量,快閃店作為“打一槍就跑”的商業模式,如果不能吸引用戶進來,尤其是自然用戶進來,那基本上就宣告失敗了。
其實這也給很多線下商鋪一些啟示:同樣的店鋪,為什么人家就吸引人?
其次是,互聯網產品也需要線上線下融合。
不管是微信,知乎,還是今日頭條,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產品,在線上擁有大量的用戶和流量,但在線下的滲透率并不高,也就是在線下這個場景下,大家是缺失的。
有沒有想過按一下按鈕,給你的好友點個贊?或者掃碼看看知乎大V告訴你是怎么識別香味的?甚至用手勢去滑屏,瀏覽新聞資訊?以快閃店的形式去做品牌曝光,包括新功能的測試和用戶體驗反饋,都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場景。
其實線下流量的價值大家已經注意到了,比如現在商場進門大廳都會有一個體驗交互的大屏,小朋友可以通過手勢去玩游戲,某個層面,這也是線上和線下融合交互的體現。
最后是,IP的跨界合作,其實效果更好。
其實我想舉一個喪茶的例子。
隨后,這家喪茶店真的開了,不過只有4天,是餓了么和網易聯合在線下舉辦的一個快閃店項目。
包括像知乎之前和必勝客、餓了么合作,以及這次包裝成診所的快閃店,都是非常好的例子,通過“診所”的主題,將知乎各種產品和優質內容分類,包裝,重新組合,把一些用戶喜歡的元素,比如美食,氣味,電影,植入進去,最后的結果就是引發了輿論和社交媒體的廣泛觀眾,從而引爆了話題。
移動云商城O2O商城系統某種層面上,快閃店就像扔到沙盒里的一粒金子,至于用什么樣的形式去發掘它,找到它,引發關注和討論,則是體現各家功力的部分。
本文經授權 由移動云商城發布,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http://www.zz988.cn/yunying/show_121.html
《免責聲明》如對文章、圖片、字體等版權有疑問,請聯系我們 。